hg6686官网 www.chevovo.com Wherever you go, whatever you do,I’ll be right here waiting for you! 不管你在哪里,不管你做什么,我都在这儿(献县一中)等着你(们)! ——题记 时维九月,序属三秋。 南国的秋,依旧随处可见明媚的花。呼吸着温润的空气,大片大片水彩般的云下,裙裾与长发飞扬。北国的秋,总是让人想起郁达夫先生笔下《故都的秋》。没有了雾霾,到处是飒爽的蓝,悠远的云,偶尔一行南飞的雁。五湖四海,秋景的照片层出不穷,秋之静美成诗成诵。 而走出一中的学子们,却开始怀念我们的校园之秋。 高大挺拔的树,树下是不傲风霜洒脱斑斓的花。从春天就盛开的月季,一波又一波依然绽放,色彩明艳香气弥漫校园。小巧精致楚楚动人的蔷薇,绚烂成长长的花墙,成为连墙外行人都驻足欣赏的风景线。一丛丛的冬青,绿的直逼人眼,一片片青草地中间,朱漆红墙的走廊古香古色、曲折蜿蜒。在校园小径上,大步流星的是同学们,细碎斑驳的是时光。 又是一年。对一中而言,一年好景,不仅仅是校园绿地的桃李芬芳,更是新一届学子的桃李满天下。我的一个刚走进大学校园的学生在诗中写道: 汽笛长鸣,故乡便成了海角天涯。 再回来,故乡没有了春秋,只有冬夏。 其实美景随处可见,但是人们所珍视的不仅是眼前值得惊叹的美,而更是被时光赋予回忆的美。这种美,甚至和第一印象并不吻合。也许正因如此,才有“失去了才懂得珍惜”之说。 如果问一个在校生:你觉得学校美吗?他也许肯定回答,也许否定,但他心里肯定在憧憬未来的大学,高中母校与憧憬中的未来大学校园相比,显然不值得一提。 十几年前,我在一中上学的时候,大家把“五点起、十点眠、十三节课、周周测、月月考”的生活称之为“炼狱”,我们无比期待着早日逃离苦海,冲进象牙塔,像小孩子一样幼稚地想“等高考完,我再也不回来了!” 我们真的一个个都离开了! 还记得,有一天,在陌生的城市街头,我突然偶遇几位老同学,大家在母校上学时基本都没说过话,知道彼此名字而已的关系,在那一天,却兴致盎然地聊了很久,毕竟,我们是在同一战壕艰苦奋斗过的战友??!聊得最多的,是我们曾经拼命想逃离的母校,是我们觉得炼狱般的高中生活。 有意思的是,曾经那么想逃离,曾经那么厌恶,现在说起来,却无比的怀念。晨光熹微里,同学们和班主任们一起晨跑;暮色四合,同学们在灯火通明的教室里上晚自习;日复一日,不论阴晴雨雪,同学们上课、上自习、考试…一千多个日日夜夜,我们就这样抵触着、嫌烦着、主动或被逼着,竞争、学习、进步… 回忆一中,我们可能忘了课堂上老师们所教授的内容,可是我们忘不了老师们的言传身教,忘不了那段青葱时光里的悲伤和快乐,忘不了自己的付出和成长。 还记得,孔老师常说“不唯上不唯书要为实”(文科生不记得老师讲的物理公式却还牢记这句话); 还记得,李老师的数学课,不仅是题讲的透彻,更有谆谆教诲“踏踏实实做学问”; 还记得,张老师叫我们写作文,带全班走路去单桥石桥; 还记得,刘老师英姿飒爽的身影和全批全改并且全部打分的试卷(那时候纯手批,还没有录卡机); 还记得,仝老师激情昂扬,各种教学方法调动大家的积极性。老师给我们唱英文歌,仔细批改我的英语日记,还有评语鼓励,对我走上英语教学之路有直接影响。 还记得许多许多的老师… 大学毕业后,我选择回母校任教。在课堂上讲状语从句时,我给每一届学生都用过“此情可待”中的这句歌词作为例句: Wherever you go, whatever you do,I’ll be right here waiting for you! 不管你在哪里,不管你做什么,我都在这里(献县一中)等着你(们)! 人都是有惰性的,置身于“要奋斗”的环境,会抱怨会有压力;可是人心向上,人也是积极进取的。在一中的三年,几千节课,近百次考试,不仅是学知识,更是磨励品格、培养思辨、丰富内心的过程。我始终牢记着一句话:真正的教育是什么?是忘却学校所教的一切之后依然记得的东西。 就是在一中,在我们日复一日的学习中,我们在意识、思想、内心深处一起塑造成了一种精神,并且不断的发扬光大。正是因为这种精神,在外求学也好,工作也罢,一中毕业生们总是更能好的应对挑战。这就是超越了知识,赋予人的真正的教育。这就是我们的一中情怀! 走进一中,我们得到一中精神的洗礼。 走出一中,我们共同拥有一中情怀。 五湖四海的你——将为我们的一中注入新的灵魂!
校友姓名:刘巍 工作单位:献县一中 稿件审核:王敏老师
诚挚欢迎各位校友、全体教职工、全体学生来稿,来稿请将电子版发至邮箱yxytxp@126.com,邮件题目请注明“校庆征文”字样。 (责任编辑:admin) |